首页 > 特色风光 > 贺龙桥



  1936年5月5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肖克的率领下,进入中甸即今天的香格里拉,沿途宣传翻身解放的福音、播下红色革命的火种。云南迪庆州德钦县东竹林“水边”活佛听信谣言,立即召集得荣县的阿村群则等人集会,研究如何狙击红军北上。阿村群则受命后,即在子庚乡一带招募兵勇170余人,并在扎纳垭山口设下了埋伏,等待红军的到来。红二军团四师先头部队在靠云南方向的桥头边上,看见了一个留名为“廖扎安”的人插的木牌,上面写有:“红军长官,我们上桥头村,只有十八家穷佃户,都由此逃到山头上去了。在上桥头村以内的云南地界里,没有土匪伏击你们,但望提高警惕,顺祝安康!”四师参谋长汤福林细看后,环顾一下四周的地形说:“这个朴实的语言,是对红军的赤胆忠心。同志们,据情报:有小股毛贼在对面山上,他们想利用险要地势优越伏击我们,立即做好战斗准备!”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红军将士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朝着险陡的扎纳垭山前进。视死如归的红军战士们,一边攀登,一边大声喊话,宣传和交待红军借道北上的政策。埋伏在扎纳垭山口的阿村群则下令向我先头部队开枪射击和滚放巨石。我3名红军战士当场牺牲,四师参谋长汤福林见状立即下令还击,却不幸在投入战斗时中弹牺牲。此时此刻的红军战士怒不可遏,机枪和步枪同时射击,手榴弹飞雨般扔出,敌人居高临下的优势与嚣张气熖瞬间消失:头目阿村群则身中数弹当场毙命,被他裹胁参战的群众立即撤退和缴枪投降了,红军战士占领了扎纳垭山口,为挥师北上清除了障碍。激战后,贺龙元帅站在垭口遥望两岸崇山峻岭和湍急的金沙江,想到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感概两岸老百姓难以飞渡金沙江,决定抗战胜利后一定要在此处修建桥梁,造福百姓。

  1959年,为纪念途经此地的贺龙元帅和牺牲的红军战士,也为了彻底解决两岸人民、物质依靠小木船渡江的交通困难,在兵站驻军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横跨金沙江、连接滇川两省的贺龙桥。

  这是一座架钢索木板桥面吊桥,全长108米,宽5.6米,载重限10吨,是当时迪庆境内横跨金沙江的第一座跨江大桥。它属于斜拉式铁索吊桥,所用的铁索为8号铁丝扭成,并将其固定于两岸的坚实的石墩上;索塔高约5.5米,以石块和混凝土筑成。桥西5米处为纪念碑,南北长2.12米,东西宽1.15米,高4.5米;碑上部的八个大字是“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历经近60年的风雨,这座古桥仍旧造福着两岸百姓。它不仅承载着长征路上一段难忘的历史,也与其旁边新修建的国道215,见证着新中国的巨大成就和由此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